第三届“外教社杯”长三角区域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暨全国邀请赛(江苏省赛区)比赛通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教育部2020年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外教社杯”长三角区域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暨全国邀请赛(江苏省赛区)比赛自 2018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两届,覆盖全省100 多所高校,辐射数千名参赛学生。大赛被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认定为2020年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学科竞赛省级赛事(苏高教会〔2020〕11号)。
一、大赛主题
坚定文化自信,增进国际理解。
二、大赛宗旨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设,拓展人文交流领域,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提出,跨文化教育是作为人文性的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高校学生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认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提出,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突出人文素质教育,注重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对英语专业学生提出了应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素质要求和应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能力要求。
“外教社杯”长三角区域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暨全国邀请赛(江苏省赛区)比赛配合国家战略,响应江苏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战略思想,培养对外传播创新人才。通过赛事平台,落实教育部高等教育改革,围绕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国家标准和基本要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营造跨文化教与学的良好氛围,提升高校英语教与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性,培养学生从文化差异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最终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外语人才的需求。
三、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
江苏省外国语言学会
江苏省翻译协会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承办单位: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大赛组委会
总 顾 问:杨治中 丁晓昌
主 任:孙 玉 程爱民
副 主 任:(排名不分先后)
王海啸 李霄翔 朱新福 孙倚娜 王金铨 陈美华 陈新仁
陆国君 严世清 李恩亮 徐德培 邵红万 黄新炎 吴立保
秘 书 长:胡永辉 崔 红
秘 书 处:
地 址:南京市中山路179号易发信息大厦6楼G座
联系人:崔 红18652993348
郭海霞15951883688
朱 默025-66620676
邮 箱:372935615@qq.com
四、比赛赛制
参赛资格
(1)参赛学生须是全日制高等学校本科、高职在读学生,年级、专业不限;
(2)省赛和全国赛均为团队形式参赛,由3名学生(其中外语类专业学生最多1名,国际学生最多1名)组成团队参赛,每个团队可指定2名指导教师;
(3)每所学校只能报名一个参赛团队参加省赛。
赛制安排
大赛分校赛、省赛、全国赛
校赛:2020年11月20日前
省赛:2020年11月30日前
全国赛(决赛、总决赛):2020年12月
参赛语种 英语(案例文字内容可包括少量中文说明)
五、比赛方式
1、校赛
组织方式:各参赛学校自行组织校赛,由学校教务部门或外语院(系)负责组织实施。
比赛时间:确保在省赛报名截止之前完成。
比赛形式:形式不限。参考外教社出版的相关书籍中涉及的跨文化知识,选手结合自己的跨文化交际学习和体验,讲述自己对跨文化沟通的认识,或者结合自身经历讲述跨文化故事。为扩大参赛范围,建议以个人为单位进行选拔,然后根据比赛结果选拔三位优秀学生组成参赛队伍代表学校参加省赛。
评分标准:各校自行拟定。
2、省赛
省赛方式:线上评选
参赛团队将跨文化案例展示和分析视频、报名表WORD版(报名表见附件1)和盖章版扫描件或照片三个文件打包,以学校名称命名发送到组委会指定邮箱372935615@qq.com。
报名截止时间:2020年11月30日
视频内容:案例展示8分钟+案例分析2分钟
选取外教社出版的《大学跨文化英语综合教程》《跨文化交际技巧:如何跟西方人打交道(学生用书)》修订版章节内容,结合自己的跨文化交际学习和体验,创作剧本就跨文化案例进行展示。案例要求原创性,能够体现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或者冲突,各参赛团队可以根据各自设计的跨文化冲突案例的具体特点,自主决定展示方式。
案例分析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跨文化交际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并对如何解决案例中出现的跨文化冲突提出看法和建议。
视频要求:格式MP4,时长9-11分钟,大小不超过300M。
视频中不得以任何形式或内容透露本校或本人信息,一旦发现有相关信息的透露,即作自动放弃比赛权利处理。
六、评审规则
大赛考察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和跨文化语境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跨文化敏感性、跨文化相关知识、跨文化情感态度和跨文化行为技能等四个方面。
(一)评分依据
1. 二个维度
1) 内容维度:跨文化交际案例的深度和广度、真实性和原创性,跨文化交际概念和理论运用的准确性和深入性;
2) 效用维度:提出的建议是否合理有效,跨文化分析是否贴切恰当;
2. 五个视角
1) 是否具有跨文化意识和敏感性,即是否能够发现文化差异并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问题;
2) 是否具有跨文化情感与态度,即对异文化是否持开放、尊重、理解、欣赏的态度;
3) 是否掌握并运用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和理论;
4) 是否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即是否表现出善于观察、倾听、讲述、反思等能力;
5) 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加分项)。
(二) 评分标准
评分项目 | 案例展示(80%) | 案例分析(20%) |
具体要求 | 案例元素(包括真实性、原创性、代表性、相关性、跨文化视角); 展示与分析(团队协作) | 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和理论,解决方案或建议的合理有效性。 |
七、奖项设置
本科、高职参赛学生分别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若干名。主办方网站将公布大赛结果,并将入围全国赛的参赛团队名单提交全国大赛组委会秘书处。
指导教师奖
获奖团队的指导教师与所指导团队获得的奖项一致。
奖励方式
所有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获得由江苏省赛区主办单位颁发的获奖证书。
第三届“外教社杯”长三角区域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暨全国邀请赛(江苏省赛区)大赛组委会保留对本章程的修改权与最终解释权。
第三届“外教社杯”长三角区域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
大赛暨全国邀请赛(江苏省赛区)大赛组委会
2020年11月
附件:参赛报名表///m.eysang.com/uploadfile/2020-11/2020111411434238748.docx